大数据助力城市高效能治理丨他们发现新需求,推动新变革

时间:2021-02-03 来源: 作者:

大数据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是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大数据技术能有效集成经济、政治、生态、社会等领域信息资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多维剖析,准确掌握政府服务和管理的变化动态,发现公众新需求,推动政府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内容以及治理手段的变革。

在成都,大数据应用场景已覆盖公共服务、政务支持、疫情防控、金融治理等多个城市治理细分领域。一群大数据领军人才正带领团队,助力城市高效能治理。

“全力协助成都打造一张大数据金名片。”

——成都市大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顾勤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把“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生产要素。这是对近年来数据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政务效率、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引领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开创之举。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政府部门之间共享数据已成常态,而政企之间的数据融通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成都另辟蹊径,早在2017年就开始了公共数据市场化运营的探索,并形成了运营载体、运营平台、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等方面体系化的成果。成都市大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市大数据集团”)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数据是政府未来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如何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是政府需要深度考量的事情,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成都市大数据集团总经理顾勤是成都市属国企首位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在电子信息行业深耕20余年,有着对大数据产业的独到见解和深厚管理经验。她同时担任着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健康医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成都智审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市大数据协会执行会长等多个职务。

她介绍,成都市大数据集团于2017年明确了“政府数据资产运营商”定位;2018年获得市政府政务数据集中运营授权;目前已完成组建的参控股专业化公司共28家,覆盖智慧城市、高性能计算、跨境电商、数字认证、科技金融、软件交易、房地产大数据、审计大数据、医疗健康大数据、税务大数据等众多领域。

顾勤表示,成都市大数据集团已探索总结出一套兼顾数据价值变现、数据安全与群众获得感的数据运营方法论:其一,通过数据整理、清洗、脱敏、格式转换等处理,面向社会机构提供核验比对服务;其二,在数据沙箱环境开展增信模型计算,让数据可用不可见,确保数据安全;其三,搭建可信应用云,借助成都超算中心的超强算力,进行各类数据运算的加解密,在信息主体授权的前提下,以高效便捷的数字服务增进群众获得感;其四,引入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开展高价值、敏感数据的数据融合应用,为促进金融产业场景创新、新经济产品创新、复杂性科学研究提供数据、算力、算法的综合支撑。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城市智慧治理专场活动上,成都市大数据集团负责建设的“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该平台作为市级交换节点,接入了成都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涵盖市场监管、教育文化、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社保就业、社会救助等多领域数据,实际上建立起了一条政企数据流通的通道,可推动各行各业依托大数据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产业生态圈的共同发展,也可帮助政府实现数据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除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外,成都市大数据集团已形成了平台载体、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等多方面的体系化成果,主导建设了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即“城市大脑”)、成都超算中心、全域成都医联工程、政务云、跨境电商公服平台、审计大数据、i-Chengdu、天府健康通等一系列重大项目。

在顾勤看来,成都具备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比较优势。首先,成都常住人口超1600万,人口多,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数据就多,这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天然优势。另外,数据运营涉及到大量的隐私数据和加密数据计算,对算力消耗很高。而成都超算中心是中国西部地区首个超级计算中心,算力峰值可达每秒数十亿亿次,1分钟的计算能力相当于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投运不到半年,成都超算中心已与约300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未来,我们将促进成都的公共数据服务场景快速落地,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数字产业化的创新亮点,全力为成都打造一张大数据的金名片。”顾勤说。